“广东藏画近200年来陆续流失,是当代广东艺术品市场基础不扎实、南北市场差异巨大的原因”。近日,几位有数十年丰富市场经验的专家:广州市集雅斋经理邝根明、广州嘉德副总裁许习文、广东融德总经理陈俊明,聚集一堂,对收藏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作了一番探讨。
过去:广东旧藏足以与京城抗衡
邝根明:在清代,广东藏家的藏品档次和数量足以与当时的京城抗衡。当时广东著名的大收藏家包括吴荣光(1773-1843,字伯荣)、叶梦龙(1775-1832,字仲山,风满楼主人)、潘正炜(1791-1850,字季彤,听帆楼主人)、伍崇曜(粤雅堂)、孔广陶(岳雪楼)等人。可以说,他们都是我们广东的骄傲。
陈俊明:的确。这些大藏家都是家财万贯、学富五车之人,在清代的影响力不止广东,乃至全国。在他们的收藏品中,不但有宋元名家书画,还有历代古籍版本。由于眼光之高,这“五大家族”所收藏的书画中,很多是历代大名家的手笔,而且流传有序,品位极高。
许习文:因此在清代时,就已有不少名家字画被带进宫廷,其中不少现在还存留在故宫博物院中。比如在目前可查的资料中,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吴荣光的旧藏李唐(南宋)《采薇图卷》、叶梦龙的旧藏宋徽宗《草书千字文》等。
现状:广东难现大藏家 作品流失多
邝根明:除了被带进宫里,最可惜的就是在清末民国时期不少名家书画的流失。广东在全国中具有最便利进出口岸的商业地理环境,但这个也偏偏成为珍品流失的最重要原因。在这段时期中,五大收藏家族的藏品逐渐散落到中国香港地区、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。从目前了解情况看,最主要的去向应是中国香港地区、日本、美国。当然,后来也有部分藏品是因为被捐献而离开广东。
许习文:与此同时,近现代广东收藏者难及当时五大家的水平,几乎没有能与大收藏家之名匹配的家族或个人。
大多数人习惯以藏品的作者名气和数量来衡量收藏的水准,比如收藏10幅齐白石作品或二十幅关山月作品的收藏者,在行内通常就被尊称为大收藏家。
其实真正的大收藏家,手上要有震慑力的大藏品,旧时的水准是藏有宋元书画,而目前明清名家之作也可,如八大山人的精品之品;收藏者个人的鉴赏水准也非常重要,那些高价买回一幅名画后二十年也未曾仔细端详过的,也绝对称不上大收藏家。不具备研究精神、高学养、足够的资金、著述、收藏顶级藏品这些条件的,就算不上大收藏家。
广东拍卖会难征得佳品
邝根明:综上所述原因,自清代之后,留存在广东市场中的作品数量剧减,顶级藏品也难觅芳踪,广东收藏之风与北京差距逐渐拉开。
时至今日,广东与北京无论是收藏市场规模、氛围、总量、价格都无法比拟,差距大如鸿沟。
陈俊明:即使在北京艺术品市场交易如火如荼、拍卖会时时爆出精品的情况下,我们广东的同仁们却面临拍品征集越来越难的困境。
而曾受惠于广东书画外流的香港市场却越来越吃香,他们手中的货卖也卖不完。
不少内地拍卖行老板到香港征集作品,不但要登门拜访大收藏家,还要以宴请、赠礼等方式来讨得大收藏家欢心,以此征集好的拍品。
邝根明:我们内地市场中的拍品渐少、整体市场价格又扶摇直上,导致了近几年日本、美国陆续回流大量书画作品,其中部分的确是广东旧藏。
不少以前被不识货者以工艺品价格贱卖的名家书画,现在却要广东买家以超高价格才能买回。